來奧地利第五次了,每次都對路邊的亞洲炒麵攤很有興趣。除了比較普通的鮮蔬炒麵,還有雞肉、豬肉和北京烤鴨切片!但是深怕踩到貴森森的地雷,都不敢輕易嘗試。
今年突然得了思鄉病,特想吃牛肉麵、喝珍奶。不是吃不到,是亞洲美食在歐洲真的特別貴,口味又不一定道地...於是前天從音樂系系圖念書完後,和 H 走進其中一間炒麵館。
中國餐廳有一個特色就是裝潢不吸引人,一種「招牌上有圖有價錢,有就好了,其他不必太講究」的貪小便宜心態。也或許是他們在這方面真的沒什麼天分吧...改天來一篇維也納中國餐館圖片大匯集讓你們更了解我的意思。
這炒麵館跟其他炒麵館或路邊攤賣炒麵的工作環境差不多,就是像早餐店一樣的鐵板,四處有塑膠(或玻璃?)圍著防油煙四濺。麵和肉類通常是煮熟了在鐵板邊晾著,等客人點了再與其他的料一起加熱。
我各人特愛挑毛病,麵條的品質光看就差,吃來更差。跟台灣的油麵沒得比,更別說台灣超市有賣一大堆口味的麵條,什麼胡蘿蔔口味啊、菠菜口味雞蛋口味多好!
至少蔬菜絲是新鮮的啦,但是沒香菇沒蝦仁的(乾燥要泡水的也好),吃起來不過癮啊!而且麵太乾,還有一種不自然的鹹味,吃完嘴好渴啊!中國人開的炒麵攤/館都一個樣實在沒創意><吃完更想哭
去國外玩還是多帶幾包泡麵吧。
*
要我就進口台灣各大品牌的泡麵,夏天來炒泡麵,冬天來吃湯麵,多好。